湖北擦亮“鄂字號”金名片 力爭地理標志產值3年破千億
地理標志作為重要的知識產權,是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
為打造更多叫得響的湖北品牌,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近日,湖北省知識產權局發布《湖北省區域品牌培育工程實施方案(2025—2027年)》(簡稱《方案》),助力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根據《方案》目標,湖北力爭用3年的時間,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知名度高、具有一定市場份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區域品牌,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點鮮明、影響力廣、創新力強的品牌體系。
到2027年,全省有效注冊商標總量達到160萬件以上,國際商標注冊申請量累計達700件以上,地理標志總量達700件以上,地理標志產值突破1000億元。品牌產品市場占有率顯著提高,溢價率達到30%以上。全省品牌建設出圈出彩,為增強區域發展活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提供品牌支撐。
16條重點任務助品牌建設
《方案》從三個方面,共提出16條重點任務。其中,在強化商標布局方面,《方案》共布置了6項任務以夯實區域品牌發展根基。
加快推進企業商標注冊。《方案》明確,各地要積極開展商標申請指導、注冊服務、業務培訓等,深入各類園區,了解傳統、優勢產業商標注冊情況,同時關注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新領域,引導企業及時申請,破解企業商標注冊難題,各地商標注冊數量每年增幅達到20%以上。
編制區域品牌資源圖譜。各地要開展區域產業特色、文化底蘊、資源稟賦調研,全面了解各類經營主體的經營業態、核心產品、規模及發展現狀,梳理本地區地理標志、馳名商標、優勢商標等,建立動態化、數字化的品牌資源庫。
強化科技創新對品牌建設的支撐。各地要聚焦“51020”現代產業集群,充分發揮商標、專利、地理標志等各類知識產權的組合效應,引導企業培育更多的專利密集型產品,依靠科技創新形成技術門檻和領先優勢,賦予品牌更多的科技內涵,為打造知名商標品牌和地理標志產品提供有力支撐。
培植湖北品牌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各地要加強運用馬德里體系開展商標海外注冊的提示和指導,支持本土企業開拓RCEP成員國、非洲等新興市場,鼓勵企業境外參展辦展。省局積極推介湖北地理標志進入國家“一帶一路”地理標志品牌推廣清單。
加強標準化體系建設。各地要支持湖北優勢產業、新興特色產業和未來產業中的龍頭企業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定,鼓勵企業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轉化為標準。成立省知識產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知識產權全領域標準化工作,提升品牌建設規范化水平。
培養區域品牌建設人才。各地要面向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知識產權管理人員,組織開展地理標志運用、商標品牌培育等培訓,提高地理標志、商標品牌綜合運用能力,助力品牌經濟發展。探索建立“區域品牌管家”制度,服務重點區域品牌。省局爭取將兼具品牌知識、技術背景、傳播理念、實務經驗的領軍人才納入省人才政策支持范疇。
聚焦經營主體釋放發展動能
在優化服務供給方面,《方案》提出,要促進區域品牌創新培育,包括開展“組團服務市州”活動,提升商標業務受理窗口服務效能,推進商標品牌指導站建設,推動區域品牌金融服務創新,全力保護區域品牌,促進“千企百城”商標品牌價值提升等。
《方案》明確,各地要發揮受理窗口精準對接的優勢,優化窗口業務辦理流程,深入了解企業需求,準確掌握企業商標品牌現狀、核心產品(服務)和發展目標,助推商標數量穩健增長,爭創全國優秀窗口。
同時,各地要聚焦本地特色優勢產業,鏈接政府部門、專家、機構等資源,為經營主體提供商標管理全流程服務和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指導;引導企業注重商標品牌培育,對易發生的違法違規行為提示提醒。要以知識產權為核心資產,推動“知識產權運營+投貸聯動”,協調金融機構開展商標和地理標志質押融資集中授信,促進知識產權要素與資本要素有效融合。
此外,各地要嚴厲打擊商標惡意注冊行為,依法依規開展商標代理信用評價管理試點,健全商標品牌快速協同保護機制。要引導企業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媒體、新模式,以商標為核心載體創新品牌市場運營模式,提高商品、服務知名度和附加值。聚焦主營業務,合理構建商標矩陣,健全商標等知識產權資產管理體系,提升企業品牌運營水平和效益。
在助力鄉村振興,做好“土特產”文章方面,《方案》強調,要加強地理標志申報,強化地理標志保護和運用,強化區域品牌宣傳推廣。
《方案》提出,要建立省、市、縣三級地理標志孵化庫,對地理標志資源實施階梯式培育,每年新增地理標志儲備10個以上。各地要加強地理標志申報,推動存量農產品地理標志向地理標志產品轉化。推廣地理標志專用標志規范、廣泛使用,增加用標企業數量,力爭3年內實現省內地理標志生產企業“紅標”使用率達到60%以上。
各地要積極支持各類主體實施“地理標志品牌+”專項計劃,促進地理標志與互聯網、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生態旅游等產業有機結合,延伸上下游鏈條,增強產業發展韌性。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探索“地理標志+文旅”模式,打造以地理標志為核心的沉浸式樣板景區,讓文化“走出去”,將消費留在當地。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