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長出“金色” ——江西省政協聚智推進優質農產品產業化發展
“農業產業化可以搭建起農民與千變萬化市場之間的橋梁,讓農戶搭上現代農業的快車。”“農產品不加工,等于一場空;農業不成鏈,到頭不賺錢?!薄皟炠|農產品產業化最終由市場說了算,好產品賣出好價錢才是硬道理。”……近日,江西省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聚焦“推進江西優質農產品產業化發展”主題開展深度協商。
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在江西考察時指出,要推進農業產業化,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把農業建設成為大產業。推進優質農產品產業化發展,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對于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特色品種是核心競爭力所在
對于優質農產品來講,特色品種是地域風味的體現,是市場競爭的起點,是創立品牌的源頭,是核心競爭力所在。
江西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中保存的稻種,只精準鑒定了不到五成;全國農技中心發布的2025年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中,江西只有4個品種在列……調研報告中的這些數據引發了委員們的高度關注。
“依托省種質資源庫收集和保存江西省特色糧油作物種質資源,建立功能營養型糧油作物基因庫,為育種創新提供材料支撐。”賀浩華委員呼吁用現代生物技術破解“種子密碼”,他建議政府設立專項資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攻關,針對富硒、高蛋白、低糖等功能特性,利用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基因編輯等生物育種技術,開展定向育種。支持糧油加工企業向精深加工轉型,研發功能營養型高附加值產品,推動由“賣原糧”向“賣產品”轉型。
不斷提升農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推進優質農產品產業化發展,實質是讓具有地域化、特色化的小農業生產者與社會化的大市場對接,這有賴于農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2024年,江西省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扎根省會十幾年的南昌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年均農產品交易量近600萬噸,產地為本省的農產品不到20%……調研表明,江西農產品加工業仍處于“大田間、小車間”狀態。
“全省竹農散戶占比超六成,規?;洜I程度低。毛竹林面積雖與福建省相差無幾,但年產鮮筍不到福建省的一半?!贬槍χ窆S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動難、配套難”,劉賓委員建議,按照“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的發展思路,從提產能、優設施、補鏈條、強技術、拓市場等方面協同發力,推動竹筍產業高質量發展“竹”步升級。
江西優質農產品不少,但在全國占據細分行業頂端、具有定價權的很少,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品牌。
“將食用茶油加工成用于化妝品添加的白油,可以賣到500元一斤,比食用價格提升了5倍以上?!眳莿P萍委員調研發現,全省約70%的油茶籽仍以初級壓榨毛油形式出售,深加工產品占比不足15%。雖有“江西山茶油”地理標志,但省內注冊油茶品牌超200個,同質化競爭嚴重,缺乏全國性龍頭品牌。
“以科技提質效,以品牌拓市場,從賣原料轉向賣品牌。”在林惠雄委員看來,江西優質農產品產業化發展“既要‘埋頭耕耘’,更要‘抬頭看路’”,他建議,由政府牽頭促成企業與省農業產業聯盟合作,組織品牌出海專項行動、“品牌﹢文化﹢旅游”融合推廣等,提升國際國內市場滲透力。
賦能農產品“最鮮一公里”
農產品產業要實現集群發展和規模效益,離不開要素保障。
“一條冷鏈關系著果蔬是否新鮮,關系百姓菜籃子?!毖τ型NY合調研情況建議,加快倉儲保鮮冷鏈網絡全面建設,發展田頭保鮮冷鏈,構建功能銜接、上下貫通、集約高效的產地冷鏈合作,賦能農產品“最鮮一公里”。
農業企業對加強冷鏈物流的急迫性,曾萍常委也深有體會,“前段時間我們邀請華南農大專家到吉安調研,走訪的竹筍、水果種植等企業請教的第一個問題都是如何科學合理建設冷庫?!彼ㄗh,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和鮮果保存技術研發,在田間地頭放置冷庫“冰箱”,降低產后損耗,延長銷售周期,推動農產品增收。
“加強地方特色品種和優異資源的提純復壯與新品種選育”“聚焦全產業鏈短板開展精準招商,有針對性地外引內培‘鏈主’企業激活產業生態”“加快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冷鏈物流保障體系”……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等部門相關負責人聽取意見建議并當場回應。
“要深刻認識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我省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聚焦農業產業化發展重點環節履職盡責?!笔≌f主席宋福龍要求認真抓好協商成果運用,更好把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為加快建設農業強省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共同書寫實現共同富裕的政協新答卷。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