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武義“組合拳”拓寬富民路
近日,走進浙江金華武義縣柳城畬族鎮車門村,山鄉里機聲正隆。當地宣森農產品產業園六條生產線全開,一輛輛滿載豆制品的貨車從這里開往金華各地,平均每月產值約400萬元。老板張建平過去一直在外開超市,前兩年被縣里的招商和扶持政策所吸引,回鄉投資了1億元,立志要將“宣平豆腐”發揚光大。果然,這一“龍頭項目”在強村富民方面效果立竿見影:帶動200多人就業,并讓村集體年增收20萬元。
這一產業園的開跑是武義產業興村的生動縮影。作為山區縣,武義受地理區位和資源稟賦等條件制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近年來,該縣通過產業集聚、促流引流等,不斷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打出了包括“強產業”促富、“置家業”幫富、“助樂業”奔富在內的一整套“組合拳”。
在壺山街道上端頭村的食用菌大棚里,朵朵菌菇個大肉厚,長勢喜人。得益于“菌光互補”數字化種植基地的智能溫控培育,這里一年四季都可采菇,為當地村民提供了穩定的就業機會。“沒想到家門口就可以打工,工資比之前務農增加了足足一倍多。”上端頭村村民徐惠央喜出望外。
香菇、茶葉、中藥材是武義三大農業主導產業,為了提高產業帶富能力,該縣構建了“龍頭+基地+農戶”的共富聯合體,做好“土特產富”全鏈發展新文章。去年,全縣“茶藥菌”三大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102億元,培育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8家,年帶動農戶超5萬人次。
眼下在武義,一大批“新農人”“農創客”由城入鄉,而全縣打造的茶葉、食用菌、中藥材等各類工坊,正好讓他們有用武之地。為暢通青年入鄉發展通道,武義還專門整合了組織、人社等相關部門的扶持政策,強化“引育用留”全鏈條政策供給和落地見效。目前,全縣“農創客”隊伍突破1000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突破1300家。
對于高山深山村,怎么樣讓他們富起來,武義的做法則是下山搬遷,并同步謀好搬下來的后半篇“富起來”文章。這兩年,大溪口鄉溪口村迎來巨變:該村底章自然村20多戶農戶從偏遠山溝集體搬遷到了城區,居住地、身份、職業一起換;但小山村并沒有冷清下來,因為又涌入了許多外來主體,有的連片承包土地種菇,有的改建舊校舍發展民宿,這些業態帶來超過30個就業崗位。
數據顯示,去年,武義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77億元,同比增長4.6%,排名全省山區海島縣第四;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20529元,同比增長13%,增速領跑全省。今年一季度,縣里又傳來喜訊: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94元,同比增長5.7%。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