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農業品牌升級之路行穩致遠—— 從“資中味道”到“國字號”名片
在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的背景下,資中縣交出一份亮眼的“農業答卷”:隨著資中牛肉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資中縣累計培育13個國家級認證農產品,構建起“5個地標農產品+15個綠色食品+1個有機食品”的品質認證體系。
從血橙產業的全國最大生產基地,到鯰魚養殖的百畝生態循環模式;從傳承百年的冬尖非遺技藝,到梔子藥材的道地認證出口,資中縣依托生態優勢和農業基礎,通過“科技賦能+品牌驅動+三產融合”的創新實踐,推動傳統農業向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轉型,讓“小特產”成長為“大產業”。
13個“國字號”農產品背后的產業升級密碼
前不久,農業農村部最新認證的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中,“資中牛肉”成為資中縣第13個國家級認證農產品。這個川南縣城正以“資中速度”,構建起特色農業品牌矩陣。
內江瀚祥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智能化屠宰車間,全自動生產線將每頭肉牛轉化為30余種精細化產品,年加工量2萬頭,生產線上的金屬探測儀、酶標儀等檢測設備和產品追溯系統,使得肉牛產品無金屬物、無藥殘,產品質量全程可追溯。這種“車間里的農業革命”折射出資中農業的產業化轉型路徑——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推動初級農產品向標準化、高附加值商品躍升。目前,資中縣已培育19家龍頭企業(省級9家)、550家專合社、2737個家庭農場,創新“大園區+小業主”等模式,帶動8萬余戶農戶增收。
這種轉型,正是依托資中縣打造的“1+4+3”產業體系的系統支撐:以優質糧油為基礎,重點培育血橙、黑豬、鯰魚、冬尖4大特色產業,配套現代種業、農機裝備、冷鏈物流3大先導產業。其中,血橙產業最具代表性,17.3萬畝種植面積占全國的60%,形成從育苗到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開發出凍干片、果酒等10余種衍生品,全產業鏈產值達77億元。鯰魚產業通過“養殖+餐飲+加工”三產融合,打造500余家主題餐館,延伸出垂釣觀光等新業態,年產值3.5億元。
基礎設施升級,也為產業轉型提供硬件支撐。當前,資中縣已建成的19條血橙加工線中包括4條智能分選線,實現糖度、果徑精準分級;建成以新發地、供銷為農2個倉儲物流園為核心,141個村集體、專合社、家庭農場冷藏庫為節點的資中血橙冷鏈倉儲物流體系,總庫容達3萬噸。建設中的明心食品園快速通道,將串聯起特色農產品加工集群,進一步強化產業集聚效應。作為縣域冷鏈網絡關鍵節點,占地1.68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城鄉冷鏈物流中心已在明心寺鎮全面動工。
“地理標志+非遺技藝”的品牌增值之路
今年5月,歸德鎮枇杷種植基地的果農們見證了大五星枇杷豐產豐收。這個被農業農村部認證的無公害基地,已有40余年種植歷史,在發展中采用“地理標志+合作社”模式,種植面積擴至2.14萬畝,總產值達到2.3億元,大五星枇杷被四川省農業農村廳評為“優質果品”。
透過資中農產品品牌建設可以看到,資中名特優新農產品呈現雙重驅動:既有現代認證體系支持,又深挖傳統技藝的文化價值。
目前,資中縣已構建“5個地標農產品+15個綠色食品+1個有機食品”的品質認證體系,其中資中冬尖最具代表性,通過“老字號+地理標志”雙認證,成為四川四大名腌菜之一,在種植過程中不施化肥和農藥,經清洗整形、加鹽腌制、密封裝壇,窖藏數年后由微生物發酵而成,被譽為純天然食品,其獨特的窖藏發酵工藝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中鯰魚具有18種氨基酸的高蛋白特性,資中縣因此獲評“中國鯰魚之鄉”,養殖協會制定的市級烹飪標準進一步強化品牌辨識度。
在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過程中,資中縣探索出獨特的價值提升路徑:資中冬尖憑借傳統制作工藝成功入選四川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為產品注入文化內涵;鯰魚產業通過建立涵蓋育苗、養殖到烹飪的全程標準體系,促進產業鏈完善與集聚;中藥材梔子獲得道地藥材認證后,不僅規范了種植加工流程,而且顯著提升了產品品質和市場認可度。這些舉措,讓資中的名特優新農產品形成鮮明的產業優勢。
科技賦能構建可持續發展生態
新橋鎮梔子基地里,生產線上的中藥飲片按部就班分裝、密封、裝盒。這個占地近1000畝的省級示范基地,通過與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合作繁育優質梔子種子種苗,實現梔子規范化種植,梔子基地林下套種艾草、菊花、射干等中藥材,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資中的實踐表明,科技賦能正在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模式。
在鯰魚產業中,科技應用也呈現多維突破。魚溪鎮建設的數智化育苗中心,配備水質監測系統、八角養殖池等智能設備,使魚苗成活率更高、品質更好,全產業鏈產值可突破1500萬元;研發的鯰魚片火鍋、魚丸等預制菜,推動活魚銷售向加工品轉型。全縣26個尾水治理示范項目,通過沉淀池、生態溝渠等設施,實現水產養殖綠色轉型。
“廳縣合作”機制成為資中縣“產學研用”一體化模式落地的重要抓手。據了解,資中縣與40余所科研院校共建19個平臺,開展“專家結對”培養本地技術人才150余人。在血橙產業中,該縣與中柑所、省農科院等12所科研院所合作培育推廣的3個新品系17個新品種,使資中血橙收獲期從當年12月延長至次年5月;攻克的資中血橙低溫保鮮貯藏技術,將血橙花青素含量提升近5倍;推廣使用福建農林大學廖紅教授團隊研發的血橙專用有機肥,顯著提升血橙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展望未來,資中縣將重點打造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通過科學培育特色農產品和完善質量監管體系,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讓資中優質農產品走出四川、走向全國,以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讓資中傳統農業從“小而散”走向“特而強”的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