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東村“一幅畫”蛻變記
余東村建筑上的公雞墻繪
浙江省農創客知識產權聯盟展出的農創客產品
農民畫,農創客,知識產權聯盟……如果把這些詞和鄉村關聯起來,你的腦中會繪出一幅怎樣的圖景?200多件商標,1000多件版權登記,600多件專利,專利質押融資金額超3億元……如果把這些知識產權數據和鄉村關聯起來,你是否會驚奇和驚嘆?
這個鄉村,就是位于浙江省西部的衢州市柯城區余東村。在這里,“一幅畫”帶動一個產業,富了一方百姓;一批“農創客”,以知識產權為紐帶,組建聯盟、搭建平臺,讓“知產”變“資產”,實現了“一幅畫”的生動蛻變,繪就了一幅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一幅畫”繪就“一個產業”
青山綠水,白墻灰瓦,石板路,農民畫……走進位于柯城區溝溪鄉被譽為“中國第一農民畫村”的余東村,宛如踏入一幅徐徐展開的田園藝術長卷,清新秀雅的徽派建筑與艷麗明快的農民畫墻繪相映成趣。
在余東村村口,背枕羅漢山、設計獨特的中國鄉村美術館悄然佇立,美術館對面村屋上繪畫的巨幅公雞圖案極具視覺沖擊。“這只雞是我們村農民畫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20世紀70年代初,6位農民響應‘送文化下鄉’的號召,開始學習繪畫,他們‘白天拿鋤頭,晚上拿筆頭’,堅持不懈潛心農民畫創作,畫出大量絢麗多彩、富有鄉土氣息的作品,吸引了越來越多村民的參與。”美術館講解員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農民畫的由來。
就這樣,藝術的種子在一代又一代村民心中生根、發芽、開花,逐步形成對余東村的文化認同感與文化歸屬感。每當農閑時,村民們便以家鄉山水和生活為題材進行藝術創作。2003年,余東農民畫協會成立,農民畫從“自娛自樂”逐步成為文化品牌,通過參加國內外展覽會、拍賣會等,逐漸被市場認可,先后有300多幅作品獲得各類獎項。2017年,由“村集體+農民畫家+專業營運團隊”組建的余東農民畫公司成立,余東村“文化+旅游”的發展路徑也漸漸明晰。
美術館是展示鄉土文化的窗口,也是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平臺。每到周末,許多游客慕名而來,在美術館中欣賞各式各樣的農民畫作。館里錢包、雨傘、瓷器、絲巾等帶有農民畫元素的文創產品,吸引很多人駐足。在村中各種獨具特色的小店里,各式文創產品更是琳瑯滿目。其中,立足農民畫手工繪制技術、結合現代審美加以改良的“余東秀”品牌服飾,尤其引人注目。據了解,近年來,余東村加大非遺特色民間藝術畫衍生品研發力度,開發出一系列具有余東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產品,打造出獨具余東特色的農民畫產業品牌,還把農民畫“搬”上了手機壁紙商城,將“農民畫+”產業鏈由線下延伸至線上。
深挖農民畫資源,發展露營休閑、研學寫生、陶藝體驗等文旅業態,余東村已構建起“農民畫+文創+旅游+研學”的文化產業鏈。全村800多人中有300多人從事畫畫相關的事業,許多村民除了獲得手繪和墻繪銷售收入以外,還能獲得繪畫稿費和村集體收入分紅。具有余東畫村特色的鄉村未來社區建設模式的探索,不僅改變了余東村的樣貌,也改變了許多村民的生活。
手握五彩畫筆,余東村民用“一幅畫”繪出“一個產業”,繪就了美好生活。
“一座橋”架起共富“長虹”
從“一幅畫”到“一個產業”,“文化+旅游”的發展路徑并不鮮見,在這條競爭已趨白熱化的賽道上,為何余東村能夠行穩致遠?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要得益于浙江省農創客知識產權聯盟(下稱農創客聯盟)架起的知識產權運營之“橋”。
為了進一步盤活農民畫資源,2022年初,在浙江省、衢州市兩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指導下,柯城區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在余東村成立衢州市余東農民畫知識產權共富促進會,探索將知識產權與農民畫有機結合。同年8月,以農創客知識產權為紐帶、農民共富為宗旨的省級知識產權聯盟——農創客聯盟在余東村成立,旨在發揮專業組織的集體運作功能,促進“農民畫+”全產業鏈企業知識產權協同運用,助力打響農業農村品牌、帶動農民增收。
走進農創客聯盟展示間,從涉農專利到地理標志產品,再到農創客產品,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中蘊含的無限動能在此充分顯現。
柯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方宏華告訴記者,農創客聯盟賦予余東農民畫更多知識產權元素,著力打造“農民畫+”現代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引領“農民畫+”特色產業鏈做大做強。農創客聯盟作為創作者和需求者之間溝通的橋梁,促進專利權、商標權、版權融合發展,盤活知識產權,讓“知產”變“資產”,給農民畫插上知識產權的翅膀,讓農民畫的價值加速釋放。
“目前農創客聯盟已吸納成員單位186家,培育農創客數量達1080人。”柯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分局局長李勝介紹,農創客聯盟成立以來,積極面向“管理部門+創新主體+業內同行+社會公眾”,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與知識產權科普宣傳深度融合,入選浙江省第一批知識產權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引導當地多家經營主體將農民畫元素融入產品外包裝,其中一家食品經營主體將農民畫外觀設計專利運用到產品上,售價翻番,年銷售額高達700多萬元。柯城區創新創建農創客聯盟助力鄉村振興的做法入選2023年第一批浙江省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典型案例。
2024年,農創客聯盟依托柯城區境內的四省邊際農業科創園,開始打造農創客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構建起一個“政產學研用”一體化融合的農業科技轉移轉化平臺。“該運營中心積極搭建現代農業專利池、現代農業專家庫、農創客庫、農創客知識產權產品庫等數據庫,開展農創客賦能以及現代農業專利轉化運用工作。”李勝介紹,在該中心的推動下,截至去年12月底,“余東農民畫”實現版權登記1016件、完成商標注冊210件,將656件專利納入現代農業專利池,專利質押融資登記金額超3億元。
在浙西的綠水青山間,一幅以知識產權為墨、以創新為筆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由農民揮毫,在新時代的畫布上生長出無限可能。
記者手記
春耕夏種,秋收冬藏。農民畫萌芽自鄉土,生長于大地,絢爛在四季。從余東村的藝術興村,到農創客知識產權聯盟有力保護創新成果、進一步釋放知識產權價值,柯城區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的探索實踐,不僅為當地發展帶來新機遇,更為浙江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提供了有益借鑒。我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以知識產權作畫筆的創新和發展路徑破土而生,讓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擘畫出更加絢麗的鄉村發展新圖景。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