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蓮自由”何時能實現?
榴蓮,以其獨特的風味與豐富的營養價值,一直是水果界的頂流。然而,過去動輒幾百元的價格,曾讓消費者“望榴興嘆”。但今年,榴蓮愛好者終于能大快朵頤了。
農業農村部全國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數據顯示,進入5月以來,全國榴蓮批發均價連日下降,從五月初的35.2元/斤降至22.4元/斤,降幅達36%。
榴蓮的背后,渴望實現“榴蓮自由”的消費者、賺得盆滿缽滿的泰國榴蓮種植戶、喜憂參半的經銷商、新入局的國產榴蓮種植者,交織著一個明星水果的沉浮故事。
價格下跌
盛夏時節,在北京市海淀區一家水果超市內,金枕榴蓮按品相劃分出多檔價格,從高到低分別為33.9元/斤、31.9元/斤、29.9元/斤不等。“今年榴蓮終于便宜了。”市民趙女士邊挑選榴蓮邊說。
榴蓮價格走低,批發端感受尤為明顯。早上8點,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商戶劉文坡已銷售完一車15噸的泰國榴蓮。“進入六月以來,榴蓮日銷量比上月增長近40%,價格則降了30%左右,目前,銷量最大的金枕榴蓮價格在每斤十七八元。”劉文坡介紹,去年同期,金枕榴蓮的價格在每斤二十二三元,相比之下,今年便宜了20%左右。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宣傳部部長童偉表示,三四月份時,由于供應量少,一箱32斤的金枕榴蓮價格在1000多元。進入五月后,隨著供應量增加,價格開始大幅回落,目前一箱金枕榴蓮的價格在500元左右,品質好的能賣到600元,液氮冷凍的馬來西亞榴蓮價格也有幾百元的降幅。
那么,今年榴蓮價格為何走低?
從供應端來看,泰國等榴蓮主產區迎來了“豐產季”,供應量大幅增加。根據泰國農業與合作社部的信息,泰國榴蓮2025年總產量預計達168.25萬噸,同比增長30.72%。截至今年6月6日,已對華出口超過2.7萬批次,總重量45.56萬噸。
貿易環境的變化也是重要因素。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團隊水果品種首席分析師趙俊曄分析,2024年底中國海關在泰國進口榴蓮中檢出違禁工業染料堿性嫩黃,隨即提高了品質監管的嚴格程度,實施了100%批次堿性嫩黃檢測政策,導致通關時間延長。第一季度榴蓮進口量同比顯著減少,也導致前期榴蓮價格相對較高。
進入5月份之后,泰國、越南進入榴蓮上市的高峰期。泰國也提高了管理水平,認證了多家堿性嫩黃檢測實驗室,對出口到中國的榴蓮提前進行檢測。從5月10日起,中國海關對管理良好的榴蓮包裝廠出口的榴蓮降低了抽檢比例,進口通關更加順暢,榴蓮上市量大幅增加,價格隨之下跌。
氣候因素也導致榴蓮價格兩極分化。“今年泰國、越南等主產國降水較多,導致榴蓮品質參差不齊。品質不佳的榴蓮價格較低,拉低了榴蓮的整體價格,而品質好的榴蓮依然維持較高價格。”趙俊曄說。
“除了榴蓮本身供應增多的原因外,6月我國整體的水果市場品類豐富、供應充足,西瓜、葡萄、荔枝、大櫻桃、油桃、杏等水果大量供應市場,價格也不貴,消費者選擇多,使得榴蓮價格進一步走低。”趙俊曄表示。
市場沉浮
近些年,“貴族水果”走下神壇的故事屢見不鮮,車厘子、藍莓、陽光玫瑰葡萄等紛紛“飛入尋常百姓家”。事實上,無論是已經帶上“自由”后綴的昔日貴價水果,還是榴蓮,影響價格的無非是供求關系和品質。
2003年,泰國成為首個獲批向我國直接出口新鮮榴蓮的國家,此后將近20年時間里,近乎壟斷我國市場,榴蓮在我國也一直是量增價升的狀態。直到2022年,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獲得準入資格,榴蓮價格在我國市場才逐漸趨于平穩。
“這幾年,國內消費者對榴蓮的認可度越來越高,榴蓮的熱度甚至超過了車厘子。”劉文坡自2017年起涉足車厘子進口生意,2020年,鑒于客戶對榴蓮需求大幅增長,他接著做起榴蓮進口。“剛入行時,每年只有幾十柜的銷量,去年賣出了將近200柜。”
我國是榴蓮消費大國,全球榴蓮貿易中,95%流向了中國。近年來,隨著市場熱度持續走高,我國榴蓮消費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從海關總署的數據來看,2018-2024年,我國鮮榴蓮的進口量從43.2萬噸上漲至156萬噸,進口金額從10.95億美元增至69.9億美元。
中國果品流通協會秘書長陳磊表示,隨著榴蓮生產國產能的持續提升,榴蓮進口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榴蓮整體價格因供應量的增加而降低,被更多消費者所接受,從而將進一步助推榴蓮消費增長。
然而,榴蓮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并非都賺得盆滿缽滿。榴蓮生性脆弱,不僅對生長環境有嚴格要求,成熟后保鮮期短,運輸過程中也極易出現損耗,加上物流和貿易政策影響,不少從業者感慨,榴蓮生意就像消費者將榴蓮分為“報恩榴蓮”和“報仇榴蓮”一樣,充滿著不確定性。
“隨著國內消費者對榴蓮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對榴蓮品質和口感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一位榴蓮進口商告訴記者,當前,榴蓮行業正在“兩極分化”,在泰國,不少種植戶開始追求像馬來西亞的貓山王一樣單價、利潤更高的品種,而產自越南等國的榴蓮,盡管憑借低價占領了不少市場,但品質還在打磨中。
“市場價格由供給和需求決定,無論是榴蓮、車厘子等高價水果,還是蘋果、柑橘等普通果品,在稀缺性較強時,確實能夠維持較高價格。但隨著供給量逐漸增大,高價便難以維系。”趙俊曄表示,水果是生鮮類產品,對成熟度、新鮮度的要求較高,要實現優質優價,還需加強全產業鏈的品質管控,從生產到流通的各個環節都要嚴格把關。
國產突圍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進口榴蓮長期占據主導地位,然而近幾年,國產榴蓮正憑借自身獨特優勢嶄露頭角。當前,海南保亭、三亞、樂東、陵水、萬寧、瓊海等市縣已有企業和農戶大規模種植榴蓮。
事實上,我國種植榴蓮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榴蓮是典型的熱帶果樹,對空氣、濕度、日照、溫度、水肥等條件要求苛刻。海南位于熱帶地區北緣,過去試種榴蓮多以失敗告終。
栽培技術的突破為海南榴蓮種植帶來了轉機。海南省優稀水果產業技術體系榴蓮高效栽培崗位專家周兆禧表示,通過品種引進、雜交及馴化篩選出適合本地生長的優良品種、人工輔助授粉、矮化種植、科學水肥調控及病蟲害防控等配套技術,海南榴蓮實現了從艱難探索到蓬勃發展的跨越。
據周兆禧介紹,截至2024年底,海南全省榴蓮種植面積已發展至4萬畝,加上今年新增加的面積,目前在7萬畝左右。然而,盡管發展迅速,海南榴蓮的結果數量還相對有限。“榴蓮4-5年進入試掛果期,6-7年才能進入豐產期,海南榴蓮大部分是2019年后種植的,今年試掛果面積將達到近1萬畝,產量估計在6000到1萬噸,預計明后年產量會實現翻番。”
即便如此,與進口榴蓮相比,海南榴蓮的優勢依然明顯。“受運輸等條件影響,進口榴蓮多在六七成熟時采摘,運至國內途中‘路上熟’后進入市場,品質也無法保證,國產榴蓮則完全不同。”周兆禧說,海南榴蓮主打的是“樹上熟”,其成熟度和新鮮度要比進口榴蓮更有優勢。
自海南榴蓮上市以來,市場反應火爆。“許多客戶提前預訂,甚至直接‘包下’整棵榴蓮樹,到果園品嘗‘第一口鮮’。”保亭智農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卓斌介紹,目前保亭金枕榴蓮出園價每斤50元,貓山王每斤80元以上,且供不應求。“榴蓮本身是高價值的水果,按5年樹齡來算,畝產值至少4萬元,比其他作物高出很多。”
盡管海南榴蓮彌補了國內榴蓮種植的空白,但從目前來看,榴蓮仍是高消費的象征。“‘榴蓮自由’是大家的一個美好目標,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市場上供應的榴蓮數量要足夠多。或許國產榴蓮的產量增加后,國內外供應總能實現大家所說的‘榴蓮自由’。”周兆禧表示。
那么,面對進口榴蓮的價格優勢和未來自身產量的釋放,海南榴蓮如何立足?“國產榴蓮‘質優’比‘量多’更重要,要堅持質量優先。在消費熱潮中應避免盲目擴張和照搬國外種植模式,而應堅持質量優先,以確保消費者能夠品嘗到優質且樹熟榴蓮。”周兆禧說。
巨大的市場需求下,深加工產業正在加緊布局。“原料價格走低可能刺激企業開發榴蓮糖果、榴蓮蛋糕等榴蓮制品,現在已有加工廠來談合作。”卓斌說。
眼光放長遠,不論是國產榴蓮爭搶市場,還是越南、馬來西亞等新入局的“玩家”,屬于榴蓮的戰事才剛開始。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