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竹笛” 有了地標品牌
近日,“中泰竹笛”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功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核準注冊,成為余杭區繼“徑山茶”、“鸕鳥蜜梨”等之后的第4件地理標志商標。
杭州市余杭區中泰街道素有“中國竹笛之鄉”美譽,獲得全國唯一“苦竹種質資源庫”,中泰竹笛制作技藝列入杭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該地區生產的竹笛占據了國內外市場85%以上的份額,年產值達3.5億元,因兼具經濟效益和文化內涵,是杭州一張獨特的“金名片”。2021年以來,余杭區市場監管局主動擔當助農惠農,促進共同富裕和地方經濟發展,多措并舉推動幫扶“中泰竹笛”提質增效的活動。
余杭區市場監管局邀請省輕工業品質量檢驗研究院、杭州市標準化研究院、標準技術咨詢機構等共同參與謀劃中泰竹笛產業標準化建設,先后奔赴20余家不同規模的中泰竹笛生產企業進行多次試驗驗證,最終逐項敲定各項技術指標。同時聯合杭州竹笛行業協會以及160多家竹笛加工企業,共同開展竹笛標準的調研分析、數據比對、技術培訓等,建立了從苦竹種植(原料控制)、生產加工到產品包裝出廠的全過程全產業鏈標準體系,為竹笛品質進一步提高提供標準和技術支撐。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已發布浙江制造標準《中泰竹笛》和杭州市地方標準《地理標志產品 中泰竹笛》等多項標準。這是《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實施以來,杭州發布的首個地理標志產品地方標準。
自2022年開始加快中泰竹笛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申報,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雙保護,打造中泰竹笛產業“金名片”。余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地方政府、農業管理部門、協會和地方村社加強對經營戶的指導和服務,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同時規范經營戶日常的經營行為;組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申報團隊,有效解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近年來,隨著中泰竹笛名聲擴展和銷量提升,大量外地原材料涌入竹笛制作供應中,比如來自江西、湖南的苦竹打著中泰苦竹的牌子進行售賣,冒充本地竹子,周邊一些地區也不斷出現“中泰竹笛”的生產企業,假冒中泰竹笛的行為越來越多,這不但影響了“中泰竹笛”品牌和質量,損害了企業的正當利益,還限制了產業整體的健康發展。余杭區市場監管局根據實際情況,通過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保護本地企業的利益,特許重點培育的企業使用特殊標志(長城標),有效禁止其他地區的企業使用該標志,從而對本地企業進行有效保護。規范扶持部分企業創立自主品牌和做優做精,形成龍頭帶動作用,聯系地方政府的農業部門做好協作管理,并在協會和經營戶中做好假冒偽劣產品危害的宣傳和指導。同時,加強對假冒偽劣行為進行查處,有效保護“中泰竹笛”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健康發展。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