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串起增收產業鏈 片區組團促共富
進入6月,杭州市余杭區瓶窯鎮窯北村的空氣中滿是香甜:一株株桃樹上綴滿了泛紅的蜜桃,林中散養的桃花雞羽翼漸豐,桃酵素果汁、桃花酒等蜜桃衍生產品也在緊鑼密鼓研發中;再過不久,一年一度的蜜桃文化節也要開始了……從枝頭鮮果、衍生品加工,到桃花雞養殖、農文旅體驗,這條環環相扣的蜜桃共富產業鏈條,為村民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余杭區錨定以“千萬工程”牽引縮小“三大差距”的目標,深化“禹上七彩虹”鏈式黨建工作,通過建鏈、補鏈、強鏈、延鏈,發展壯大中泰竹笛、徑山茶葉、瓶窯果蔬等特色產業集群。余杭區瓶窯鎮窯北村依托大觀山蜜桃和良渚文化的資源優勢,以“一花一果一產業”的獨特定位開辟“土特產+文化”的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我們積極探索‘企業+合作社+農戶’三方協作模式,通過合作社黨支部和農合聯黨支部帶頭發力,集聚周邊4個鄉鎮55戶果農簽訂合作協議,在蜜桃種植、包裝、銷售等方面統一標準。”窯北村福山農場負責人胡靜锜說。
除了統一標準,窯北村還積極探索現代種植模式,邀請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進行種植技術指導。專家學者們在蜜桃品種改良、避雨栽培、機械化種植等方面出謀劃策,使得大觀山蜜桃品質、產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同時,為了延長蜜桃產業鏈條,窯北村強村公司與內蒙古桃飲企業開展合作,共同研發新型桃酵素果汁,還聯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研發桃花酒、果子酒等蜜桃衍生產品。
千畝桃園不僅孕育出甜蜜果實,也催生出多元業態。窯北村以蜜桃文化節為契機,整合餐飲、住宿、露營及農趣體驗等資源,打造集鄉村游、生態游于一體的特色旅游產品,成功推動產業從“賣桃子”向“賣體驗”轉型。據統計,2024年,窯北村累計接待游客10萬余人。
今年,余杭區公布的“縣城—中心鎮—重點村”發展軸規劃里,瓶窯鎮被定為中心鎮,讓各村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瓶窯鎮以窯北、南山、石瀨、西安寺4個村為支點,通過四村共建、合作經營、統一運營的方式整合利用各村的土地、勞動力、產業等資源,繼續依托“鄉創共同體”模式,帶動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抱團共富之路關鍵是找準各村資源稟賦契合點。這4個村里,豐盛的果蔬產業是一大亮點,水蜜桃、大米、蔬菜、藍莓應有盡有。為此,4個村子以各自特色農產品為基礎打造“千畝菜籃子、千畝米袋子、千畝果盤子、千畝桃園子”的“四千”農耕產業帶,并與瓶窯鎮供銷社開展合作、與阿里巴巴打造村企互助平臺,合力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在筑牢核心產業的基礎上,四村進一步向農文旅融合深度拓展。依托滿山的桃花、整片的稻田、清澈的苕溪,再搭配上果蔬采摘等活動,四村串聯起散落的鄉村游點位,形成了“四季有景、季季有品”全域旅游路線。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需要產業鏈融合貫通這一基礎,也需要片區組團發展這一模式。”余杭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余杭區將持續以片區化、組團式的方式,重塑鄉村空間形態、聚合資源力量,推進片區組織共建、規劃共繪、產業共富,助力鄉村不斷抱團提升。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