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鏈成勢 打通農產品流通“鮮”動脈
近日,江西省供銷集團有限公司下屬江西省供銷冷鏈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儲糧油脂公司合作的進口大豆多式聯運項目啟動,首批次6萬噸進口大豆通過江蘇鎮江、山東青島等沿海港口轉運至安徽蚌埠、黃山等地。這一項目成為江西省供銷集團有限公司發展征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江西省供銷冷鏈物流骨干網組網運營調度推進會上獲悉,集團依據江西省特色農產品的產地分布、冷庫存量及消費市場結構等因素,以縣域項目建設為重點,將構建“一個中心、四個片區、N個節點”的全省冷鏈物流骨干網絡架構,打造立足江西、對接長三角與粵港澳大灣區、輻射“一帶一路”的現代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體系。針對江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江西省關于支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中確定的30個冷鏈物流設施薄弱縣區,集團計劃建設萬噸級冷凍冷藏庫,完善縣域冷鏈基礎設施,實現冷鏈物流高效運行。
目前,集團已在全省投資建設19個冷鏈物流園,開通運營15條冷鏈干支線和15條普貨干支線,并先后與中國郵政、順豐、京東等大型企業達成合作,依托“互聯網+第四方物流”供銷集配體系,持續暢通鄉村毛細血管,物流網絡覆蓋江西省內及華中、華南等地,年運輸量突破300萬噸,成為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直接認定的江西首個“五星級冷鏈物流企業”。
一個冷鏈項目激活贛南產業動能
“江南糧倉”江西,擁有“一帶一路”、中部崛起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優勢,卻長期被農業大而不強、農產品流通短板明顯的困境所困擾:贛南臍橙運輸損耗率高達15%,鄱陽湖的魚蝦難以千里保鮮抵達北方餐桌,農產品“賣難”與城市“買貴”的矛盾日益突出。
2023年是贛南臍橙豐收年,僅信豐臍橙的產量就同比增長30%。然而,恰逢采摘季,一場寒潮突如其來。贛州市信豐縣臍橙種植戶袁山花還未來得及體會豐收的喜悅,就被掛滿枝頭的爛果急得一臉愁容。“沒過幾天,江西供銷(信豐)冷鏈物流園就組織農夫山泉等企業來收購果子了,讓我挽回了2萬多元的損失。”袁山花說。這一年,通過園區存儲加工、聯銷代銷,帶動信豐臍橙銷售8.1萬噸,占當年總產量的40%,臍橙腐損率降低60%,為當地農戶挽回經濟損失近1億元。
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實施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的要求,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2020年,江西省供銷集團有限公司、江西省供銷冷鏈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應運而生,本著“辦一個冷鏈項目,興一地特色產業,促一帶經濟發展,富一方農民百姓”的根本宗旨,正式開啟了江西城鄉冷鏈物流骨干網建設征程。
2020年8月,江西供銷(信豐)冷鏈物流園破土動工,僅8個月便建成江西首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配送中心”:全國33家大型經銷企業入駐,線上鏈接26個灣區及全國大型農批市場,線下鏈接了109個全國大型生產基地,成為骨干網建設的標桿項目。
2024年1月,為加速推進國內冷鏈物流標準化統一進程,江西省供銷冷鏈公司與北京大學南昌創新研究院共同成立聯合研發創新中心。“如今,園區臍橙采后保鮮期已從傳統的3個月延長到了6個月以上,將進一步帶動贛南臍橙的擴產增收。”北京大學南昌創新研究院院長助理、聯合研發中心項目總監余曉峰說。今年3月,北大聯合研發創新中心在信豐園區開展了贛南臍橙多元保鮮技術檢測,贛南臍橙的外觀形態、風味口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保鮮等核心指標均呈現大幅提升。目前,創新中心正摸排臍橙錯峰收儲市場情況。
憑借冷鏈設施與供銷平臺優勢,園區成為信豐縣政府招商引資的強力引擎,農夫山泉、溫氏食品、山東得利斯等大型企業紛紛投資建廠,對區域產業布局起到關鍵支撐作用。這些企業的入駐也帶動了贛南地區的農民用市場的思維選育農產品。“每年我們都會篩選出最適合這里氣候、土壤和最受市場青睞的辣椒品種,然后再推廣給農戶去大面積種植。”2023年是信豐縣菜農賴煥華收獲最大的一年。據他介紹,他的合作社通過江西供銷(信豐)冷鏈物流園區牽線廣東省廣州江南、深圳海吉星等市場,銷往粵港澳大灣區蔬菜銷量提高了20%,創收突破了1500萬元,還帶動了1200余戶農戶增產增收。
目前,園區帶動當地蔬菜、臍橙、干辣椒擴產4萬畝,實現農產品內銷贛州20萬噸,銷往粵港澳大灣區10萬噸,創造產值近10億元。信豐項目的成功如同一顆火種點燃了贛南的產業發展,在共青城、銅鼓、定南、湘東、于都等地的多個項目相繼開工、建成。
貫通昌九 賦能生態農業產業發展
“昌九”一體化作為江西省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戰略,致力于聯結南昌、九江,構建貫通南北的經濟走廊。江西供銷(共青城)冷鏈物流園,立足九江市共青城市,開通兩條物流干線,攜手申通、極兔、九江郵政等物流企業,初步構建起覆蓋廣泛的物流網絡體系,形成了覆蓋贛北的“24小時保鮮圈”。
走進園區,熱火朝天的創業氛圍撲面而來。眾多企業在這里扎根生長,借助園區的資源優勢,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共青城合合鮮供銷有限公司作為首批入駐企業,此前面臨冷庫與凍庫分離、車間標準化不達標等難題。入駐后,8000平方米的智慧冷庫、智能控溫凍庫,搭配傳送帶、打包機等先進設備,不僅解決了企業的后顧之憂,還助其成為天虹商場在江西26家門店部分生鮮產品的直供商。
“入駐園區后,成本降了2%,以5000萬元的年營收計算,能節省約100萬元。”合合鮮公司負責人何勇軍說,公司還整合本地蔬菜種植基地資源,打造精品品牌,提升菜農收益,進一步擴大共青城生鮮產品的市場影響力。
園區不僅為企業發展提供沃土,更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助推器。在共青城市澤泉鄉涂山村的稻蛙產業園,“稻蛙共生”的綠色種養模式與冷鏈物流園的結合,演繹出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
清晨,蛙鳴陣陣,工人們將一筐筐黑斑蛙裝車,這些鮮活的食材將通過江西供銷冷鏈物流體系運往全國各地。江西供銷(共青城)冷鏈物流園負責人余宏軍介紹:“我們探索的‘稻蛙共生’模式,實現了生態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帶動當地發展稻蛙種養3000余畝,稻田畝產蛙1250公斤、稻谷500公斤,綜合效益比傳統種植增收3倍,并通過園區物流網絡,實現黑斑蛙日均發貨2萬公斤。”
冷鏈物流園設立的專業冷庫串聯起從養殖到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條,將黑斑蛙加工成凍貨和即食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
如今,黑斑蛙從孵化到養殖,從加工到銷售,產業鏈正被一環環鏈接起來。園區正以強大的輻射帶動能力,串聯起田間地頭與消費市場,讓“小特產”變身“大產業”。一幅“以農耕文化為魂,打造集科普研學、休閑垂釣、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藍圖正在繪制中。
冷鏈物流串起“硒+X”致富產業鏈
富硒大米、富硒茶葉、富硒茶油,種類豐富的富硒農產品背后是幾年來于都縣富硒農業產業發展結出的累累碩果。
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于都縣梓山鎮潭頭村富硒蔬菜產業園,了解于都縣蔬菜產業發展情況。2023年5月20日,贛州首個富硒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于都縣新長征富硒產業園開園儀式在于都供銷冷鏈物流園順利舉行,產業園和物流園攜手將于都縣境內千余平方公里富硒土壤的潛力全部激活:項目帶動潭頭村600余戶農戶種植富硒蔬菜,全村3000余人融入富硒產業鏈條,人均年收入2萬至3萬元;以移動冷庫設施帶動誠謙農發公司發展林下經濟,實現年產臍橙約1000噸、富硒雞蛋約100萬枚;依托保鮮庫幫助解決都夏園食品公司富硒產品存儲難問題,并推動其由代銷企業轉型為生產加工企業。
圍繞“硒+X”思路,于都縣著力打造了富硒蔬菜、富硒臍橙、富硒大米、富硒禽蛋四大產業。新長征富硒產業園集富硒新技術研發、富硒新成果孵化、富硒農產品檢測、富硒農特加工產品交易、富硒文旅康養體驗于一體,能夠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是目前省內規模最大、標準最高、功能最全的富硒產業綜合園區。園區運營后,加快了富硒產業發展高端要素聚集,推動富硒全產業鏈的融合發展。
經過五年努力,一張覆蓋江西的冷鏈物流網絡已然成型。如今,信豐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每天都有滿載新鮮蔬菜、水果的貨車駛出園區,奔赴灣區;定南縣全力打造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讓贛南臍橙、定南蔬菜走向全國;共青城則變身昌九農副產品集散中心,車水馬龍的景象每天都在上演。
在這片承載著千年農耕文明的紅土地上,江西供銷集團正以現代科技重塑農產品流通版圖,促進城鄉網絡雙向融合,將“從田間到餐桌”的夢想織進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