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高原特色農業走出“小特新”之路
近年來,大理白族自治州將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作為優勢產業、富民產業和千億級支柱產業來培育壯大。針對生態稻米、高端水果、有機蔬菜等幾大特色產業板塊,推出了一批高價值、高科技、高品質的“小、特、新”農產品,進一步擴大了大理綠色生態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融合發展提升稻米附加值
洱海源頭的鳳羽壩子,肥沃的黑土地,加上優質的灌溉水源,種植出的水稻受到市場歡迎,鳳羽白米賣出了每公斤31.6元的好價錢。
隨著口感好、米香濃的鳳羽白米不斷出圈,洱源秀源農業開發公司種植的1600畝稻田,產值突破1000萬元。
2024年,公司負責人陳代章的團隊將稻田精心分割為“云上農場”,創新推出“認養一畝田”模式,城市家庭可通過線上平臺認養一畝稻田,參與插秧、施肥、收割等農事活動,深度體驗“農夫生活”。這種“沉浸式農業”讓鳳羽白米成功從單純的農產品轉型升級為體驗品,極大提升了附加值。
依托云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參與的云南省重大科技專項“洱海流域農業高質量發展與面源污染防控協同的創新模式構建與示范”,以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云貴高原坡耕地和中低產田產能提升綜合技術模式與應用”技術成果支持,洱海流域科技小院集群聯合多部門,持續推進洱海流域綠色生態種植模式構建,探索環境減排與農民增收協同新路徑,2025年將重點推廣綠色生態種植技術約14萬畝。
高標準建設有機果蔬種植帶
在洱源縣茈碧湖鎮永聯村的云南大理宏福現代農業產業園10萬平方米的智能連棟溫室內,一排排番茄植株粗壯結實,枝葉間綴滿小番茄,工人們操作著各類作業車在軌道上穿行,進行盤頭、疏花、打葉、采收等各項工作。每天約有10噸小番茄從這里產出,運往全國各地一線城市商超,全年產量預計達到3000噸。
“公司在洱源規劃建設100萬平方米的種植區,目前茈碧湖片區已建設完成20萬平方米,投入使用10萬平方米。”大理宏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昕介紹,2022年,北京宏福集團與大理州政府、洱源縣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力將產業園打造成云南“芯片級”高原特色農業的標桿。經過兩年多發展,14萬株“宏福柿”番茄在2024年11月采摘上市。
大理州統籌謀劃建設高標準有機果蔬種植帶,力爭通過3年努力,建成中國最大的綠色生態食品基地。劍川、鶴慶、洱源等縣(市)充分利用高海拔冷涼、低熱河谷區及冬季溫暖特殊小氣候優勢,以具有錯季優勢和優質特色的蔬菜為重點,發展露地有機蔬菜;洱源、鶴慶等有水資源優勢的縣,發展海菜花、茭白、蓮藕等水生有機蔬菜;祥云、彌渡、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劍川等縣壩區重點發展設施有機蔬菜;永平、洱源、彌渡等縣山地及林下區域重點發展樹頭菜、山葡菜等有機蔬菜。2024年,全州蔬菜播種面積93.18萬畝,產量189.4萬噸,產值100億元。
早熟水果搶抓市場空檔期
在賓川縣大營鎮的冬梅水果園,160畝西梅早早掛上了果。“賓川西梅7月中旬成熟,比新疆早成熟20來天,可搶抓市場空檔期上市。”賓川縣賓杰農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經理鄭杰介紹,“我們種出來的西梅皮薄肉厚、口感脆嫩、果肉細膩,有濃郁的蜜香,去年剛上市就贏得各地客商的好評。我們還帶動周邊果農種植西梅,今年大營鎮周邊西梅種植總面積約為1000畝。未來幾年,大營鎮有望實現西梅連片發展。”
2023年,賓杰公司接管了當地果農從新疆引進的“法蘭西”西梅種植園,經過精心管護,其中100多畝西梅于次年掛果,畝產量約2000公斤,一級果賣出了每公斤120元的好價錢。
大理州是金沙江干熱河谷世界級優質果品產區中水果種植條件最好的地區,同時又是全國南方梨和全國梅果種類最多、品質最好的地區。2024年,全州水果種植面積101.52萬畝,產量166.67萬噸,產值125.0億元。賓川葡萄、祥云紅梨、云龍麥地灣梨、巍山紅雪梨等一批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和綠色優質名品享譽國內外,部分產品出口至歐盟及日本等發達地區,搶占國際高端市場。
藥菜同體刷新餐桌紀錄
在巍山縣永建鎮永平村委會,板藍根青菜迎風舒展枝葉。“這片200畝的田地是我們今年首次嘗試夏季種植板藍根青菜的試驗田,目前已經收了3茬,種植成效還不錯。”巍山縣樂寧農場總經理字清賢遠看著田野說。
“我們的青菜上午采摘后,經冷庫預冷、真空包裝,48小時內即可通過冷鏈配送至上海等地,供不應求。”樂寧農場技術負責人羅枝高介紹,“菘油1號”板藍根青菜是華中農業大學傅廷棟院士團隊歷時17年研發的成果。通過板藍根與油菜的遠緣雜交技術,團隊成功將板藍根的抗病毒性、抗炎等活性成分融入蔬菜,讓其既保留了油菜的甜脆口感,又兼具藥食同源的保健功能。據檢測,其維生素C含量是橙子的3倍,鈣含量遠超牛奶,并富含16種氨基酸和8種微量元素。這一創新成果于2021年獲國家專利認證。今年春季,在“盒馬鮮生”等平臺首次大規模銷售后迅速成為市場“爆款”。
據介紹,農場一棵板藍根青菜通常能采收7至8茬,通過精細化管理可采收10至16茬,產量和經濟效益十分可觀。2024年10月,依托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壤條件,樂寧農場在巍山縣永建、大倉、廟街、青華4個鄉鎮種植第一批板藍根青菜786畝,今年1月迎來首次豐收,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銷售收入突破1500萬元。平均畝產2.5噸至3噸,畝產值突破2萬元,成為當地一項特色農業產業。
近年來,大理州聚焦“三農”發展需求,通過科技特派團開展實地服務等方式,科技賦能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精心打造了大理獨頭大蒜、彌渡蔬菜、七彩泰興蔬菜等一批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和綠色優質名品,大理蔬菜產業正在從數量發展型到質量效益型轉變。
記者手記
大理州立足農業特色優勢,舉全州之力全力培育、持續發力高原特色農業的“小、特、新”農產品。破局之道,在于一體統籌規劃、一起培育招引、一線落實推動,驅動產業強筋骨。
謀篇布局蓄動能,讓有限的土地資源釋放最大潛能。筑巢引鳳,一批帶動力強的農業產業龍頭企業扎根洱海畔,成為產業升級的火車頭;延伸產業鏈,將中小農戶納入標準化生產體系,在企業帶動下與市場對接,生產效率、產品品質、市場競爭力得到大幅提高;科技點睛,一批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和綠色優質名品如雨后春筍,農業產業從數量發展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