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試種一畝到致富一方 ——臺江縣棉花村紫薯種出致富路
初夏,熱浪滾滾,黔東南州臺江縣臺盤鄉臺盤村“村BA”球場熱鬧不已。賽事間隙,不少球迷們手捧剛買的紫薯牛奶解渴?!扒逅r潤,冰鎮過后正好消暑?!?/span>
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新晉網紅產品,產地就是距離“村BA”球場6公里的棉花村?!拔覀兇蛩悴洹?/span>BA’流量,收集消費者意見,以便進一步優化調整口味?!泵藁ù妩h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堂亮說。
小紫薯、大產業,背后是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的雙向奔赴、同心同行。
劉開福(中)正在直播。(謝釋與 攝)
藏在莽莽大山之中的棉花村,海拔800米以上,旱地、山地多?!叭罕妼Πl展沒有信心,這個時候就需要黨支部來引領示范?!蹦戏诫娋W臺江供電局派駐第一書記劉開福告訴記者。
2021年,他們將駐村的“第一板斧”瞄準了紅薯。
原本以為是因地制宜的好項目,可結果卻讓村干部大跌眼鏡,紅薯確實適應當地種植,耐旱、高產,缺點是賣不起價。市場上5毛一斤,勉強能夠抵消成本,根本賺不了幾個錢。
開局便遇“滑鐵盧”,讓躊躇滿志的劉開福很受打擊。他和村干部們坐下來仔細“復盤”——耐旱農業的方向沒有問題,問題就出在紅薯的市場價值。
于是,他專程邀請了省農科院土壤所、植保所專家到村開展實地調研,重新將目光放在顏值高、營養高、價格高的紫薯上。
“又要種這個?換個顏色就能掙錢?”種紅薯的失敗經歷始終縈繞在群眾腦海中,村干部的動員工作做不通,閉門羹吃了不少。
喊破嗓子,不如先自己做出樣子。
2022年,劉開福和村干部帶頭租田試種5畝,帶動部分村民種植67畝?!耙还彩樟?/span>5.7萬斤紫薯,近2元一斤的價格,讓這些群眾當年就掙了錢。”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眼見紫薯還是“有搞頭的”,越來越多村民加入進來,2023年,全村紫薯種植面積從67畝擴大到230畝,全村有勞動力的農戶全部種上了紫薯,總產量達18萬斤,村集體收入25.6萬元,種得多的村民一年能賺3到5萬,大大超出預期。
為更好地“呵護”來之不易的紫薯產業,棉花村還推行“三補兩參與”模式,給村民提供紫薯種苗,每畝紫薯地補貼100斤有機肥和190元耕地費,引導農戶以勞動力、土地參與產業;成立“棉花先鋒服務隊”服務好紫薯種植,并對接食品廠、釀酒廠等,解決銷售出路。
當年8月,另一位駐村干部的到來,又給正在蓬勃發展的紫薯產業“添了一把火”。
陳耀魯,第5批中組部駐臺江幫扶工作組隊員。同樣干勁十足的他和劉開福一合計,邀請中國農科院和徐州農科院專家到村指導,明確了打造“臺江高山紫薯”品牌、引進紫薯深加工企業兩個紫薯產業“升級版”目標。
沒有品牌,價值上不去。2024年,棉花村正式注冊“臺江高山紫薯”品牌,以優良品質入選農業農村部2024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土特產’”名錄,讓“土疙瘩”變成“金寶貝”,身價翻了好幾倍。
同時,對種植、銷售、加工全鏈條進行精準優化,引進本土龍頭企業貴州方興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推出紫薯脆、鮮蒸紫薯等特色產品。同年8月,棉花村還與佛山一家食品加工企業達成深度合作,200余噸優質高山紫薯經過現代化生產線,開發了紫薯椰奶、紫薯飲料、紫薯牛奶等產品,成為健康食品市場的“新寵”。
如今,他們的目光不再局限于棉花村,而是圍繞臺江縣“一特三高四小”農業產業發展思路,引導“7鄉鎮18個村”共同參與“臺江高山紫薯”產業,形成由棉花村統一供苗、統一栽種、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的抱團發展產業布局。2025年,臺江縣紫薯種植面積1050畝,覆蓋約1800戶農戶。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