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知產”變“資產” ——宣城市知識產權工作高質量發展綜述
在宣紙墨香與現代科技交織的宣城,知識產權如同春日里的細雨,悄然滋潤著創新的種子,讓新興產業在法治的土壤中茁壯成長。從泵閥產業的聯盟共建到人工智能的前沿探索“一碼通”數字維權平臺的創新實踐,從司法審判的精準護航到市場監管的立體防護,我市正以智慧與行動,編織著守護創新的精密網絡。
從產業聯盟到全民參與
隨著“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宣傳周的啟動,一場全城參與的創新守護行動正式開啟。在涇縣泵閥產業知識產權聯盟成立大會上,企業代表們圍坐在一起,為產業的知識產權協同發展出謀劃策,涇縣泵閥產業正式開啟了“抱團取暖”的創新保護模式,高校的科研成果、企業的技術專利、服務機構的專業支持,如同齒輪般緊密咬合,為產業升級筑牢根基。
與此同時,一場跨越時空的“記憶征集”正在進行。“今年3月底我們開展了‘我與宣城知識產權’有獎征集活動,征集記錄宣城知識產權事業發展點滴故事的視頻、文章、圖片。”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明說道,這些帶著溫度的故事從全市四面八方匯聚而來,不僅是宣城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縮影,更讓保護創新的理念走進了千家萬戶。
打通創新成果轉化的關鍵節點
在宣城這片創新的沃土上,每一個關鍵節點都有知識產權的精心守護。隨著我市創新開展的“發明專利倍增行動”如火如荼進行,1—2月新授權的153件發明專利,如同153顆創新火種,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2+3+4”產業鏈上跳躍。而首次立項實施的9個市級高價值發明專利培育項目,更像是給創新種子施下了“營養劑”,這些項目正孕育著未來的產業新動能。
“一碼通”平臺的上線,則讓知識產權糾紛處理進入“快車道”。“請求人通過線上提交處理請求和維權信息后,即可實現案源舉報信息直達知識產權保護條線負責人。”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保護科負責人介紹,該平臺已實現請求處理文書在線下載、案件辦理進展實時查詢、證據材料線上提交等功能。企業掃碼即可提交訴求,執法部門線上流轉辦理,一季度9起案件的高效處理,見證著“數字治理”的力量。
在轉化運用的舞臺上,知識產權正在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寧國山核桃林里,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讓“土貨”變“金貨”,當“宣紙”入選“一帶一路”地理標志品牌的消息傳來,千年“非遺”搭乘知識產權專列,走向國際市場的舞臺中央。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持續增長,更讓“知產”與“資產”實現了雙向奔赴。
凝聚創新保護的“宣城力量”
在宣城,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從來不是“獨角戲”。市中級人民法院用“精品審判”守護創新底線,2024年,以97.3%的結案率打造“知產”審判“快車道”,通過24起商標糾紛的“一攬子化解”,展現了訴源治理的宣城智慧。“過去維權像‘馬拉松’,現在有了‘行政調解+司法確認’機制,實現行政裁決與司法程序無縫對接,解決糾紛效率比以前快多了。”一位企業法務的感慨,道出了市場主體最真實的獲得感。
市公安機關開展的昆侖專項行動則如同一把利刃,直指侵權犯罪的“七寸”。2024年,破獲知識產權犯罪案件35起,搗毀制假窩點38處,涉案金額高達1.2億元。從偽劣消防器材到盜版圖書,從侵犯商業秘密到假冒注冊商標,執法利劍所向,讓侵權者無所遁形。
“我們不僅要打擊犯罪,更要幫助企業防患于未然。”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隊支隊長陶義明說道,今年,公安機關將重點打擊汽車、家電、新能源等領域的侵權犯罪,同時加強對”專精特新”企業的保護,依法嚴厲打擊侵犯商標權專利權和商業秘密犯罪,助推產業結構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為宣城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市文旅局的“文化衛士”則充滿文化溫度,在校園周邊的書店里,執法人員仔細查驗每一本圖書,讓盜版無處藏身;在世界讀書日的活動現場,“綠書簽”傳遞著尊重原創的理念。“從盜版圖書到AI生成內容侵權,我們的執法手段也在不斷升級。”市文旅局執法支隊副支隊長王娟介紹,去年,市文旅局執法支隊查處著作權侵權案件20起,同比增長21%,并針對網絡盜版、影視盜錄等新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并成功破獲一起涉及15萬冊盜版圖書的大案,在全國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案卷評查中獲評優秀案例。
從法院的審判庭到公安機關的辦案現場,從文化市場的執法一線到企業的生產車間,我市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正編織成一張嚴密的網絡。這張網絡,守護著創新的火種,孕育著發展的希望。在這片創新的沃土上,每一個創意都值得被尊重,知識產權正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引領著宣城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全媒體記者 胡文慧)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