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徑山茶的旅行:從茶園到成為肯悅咖啡的抹茶飲品
當抹茶遇見咖啡,喚醒的是整個世界的味覺。
鮮亮的綠、濃郁的棕,葉的清香、豆的苦澀,色相融,味纏繞,交織出一曲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文化鳴奏。
茶為國飲,杭為茶都,抹茶之源在徑山。
如今,這縷綠色飄向了更大的舞臺。肯德基旗下的“肯悅咖啡”,上新了濃濃抹茶系列,豐富的抹茶飲品矩陣以抹茶為基調,實現了年輕人喜歡的口味與“國飲”茶葉的跨界。其中最重要的抹茶,就來自積淀著千年茶韻底蘊的徑山。
徑山,何以在一眾產茶區里勝出?
肯悅咖啡濃濃抹茶系列產品
天下抹茶出徑山
杭州余杭徑山,位于北緯30°世界產茶黃金緯度帶上。
“眾峰來自天目山,勢若駿馬奔平川。”隸屬天目山系的徑山,因地處浙東南丘陵帶和杭嘉湖平原,深受海洋性氣候影響,加之處于五峰環抱中,空氣濕度大而多霧,適宜茶葉生長。
唐貞觀年間,徑山寺創建,“國一禪師”法欽種植茶樹數株,之后徑山寺以山明、水秀、茶佳聞名于世。
“茶圣”陸羽歷經十余年的游歷后,隱居徑山麓的雙溪岸邊,寫就《茶經》,提到了“末茶”和制作方法,也就是抹茶的前身。徑山茶也因陸羽聲名更盛,后世一直列為貢茶。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徑山茶園一角
好抹茶源自好原料
時光千年流轉,徑山蒼翠依舊,茶香沁人如故。
一入春天,徑山便浸潤在了茶里。這里的人們,一如千年前,守護著綠水青山間的茶園。
也有變了的:綠色的茶,成了金葉子;原來只搶春天一季的茶,如今四季皆可生產抹茶。
與綠茶采摘搶時間、搶鮮嫩的芽葉不同,抹茶需要耐心的等待。在采摘前20天,要對茶樹進行“覆蓋遮蔭”,通過避光讓茶葉合成更多葉綠素,增加氨基酸含量,同時降低茶葉中的苦澀物質——茶多酚。按照國家標準,一級抹茶的氨基酸含量需要達到1%,這正是抹茶鮮爽口感的來源密碼。
20天的“黑暗之旅”后,當滿目油綠映入眼簾,你便在這片好山好水間看到了優質的抹茶茶葉。
好抹茶出自好工藝
宋韻濃郁的茶席上,宋人點茶飲用,需取團餅茶搗碎、碾磨成茶末。現代抹茶,則產自現代工廠。
采自徑山的茶葉,在成為抹茶之前,要經過殺青、冷卻、烘干,還有一次“洗經伐髓”,去掉葉脈,僅留下花瓣一樣肥厚的葉肉,才能帶來成品抹茶的味道醇厚和無渣感的絲滑。
殺菌是必須的。145℃的高溫,僅4.5秒的時間,在殺菌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葉的香氣、色澤和有效成分。
之后還有切篩、提香、碾磨,如煙如塵的綠色抹茶才能最終成型。
當這臺行業領先的氣流粉碎研磨機啟動的時候,茶葉變身抹茶的旅行即將走到終點。想象一下,沒有石磨,也不是金屬球磨,只靠空氣形成的高速氣流,就能把茶葉磨得粉碎,得到更安全、更細膩、色澤更鮮亮的抹茶粉。
肯悅咖啡濃濃抹茶系列里的每一粒抹茶粉,都經歷了這樣的“考驗”,才走到了消費者面前。
好口味來自大膽跨界
賣咖啡的肯悅,為什么開啟了綠色抹茶的誘惑?
因為跨界。
萬物皆可融,何況咖啡和茶。
肯悅咖啡濃濃抹茶系列的幕后開發團隊同樣深諳跨界的魅力,豐富的抹茶系列飲品不拘泥于傳統,蘋果、桃、檸檬等多種口味大膽混搭,牢牢拿捏了年輕人的流量。
粉桃濃濃抹茶是其中的“顏值代表”,深沉的綠色拼配少女的粉色,如同把桃紅柳綠裝進了杯子,一眼就聯想到了春天,社交媒體上用“仙”來形容這款茶的用戶最多。
蘋果氣泡濃濃抹茶,則和夏天的火熱最般配,甜甜果味與濃厚抹茶的碰撞融合,刺激得舌尖一個激靈,感覺瞬間被激活,“攪一攪,看漸變的綠色,超美”。區別于一般咖啡店使用預制氣泡水的常規做法,肯悅咖啡是門店現打氣泡,充足的氣泡在咖啡中翻滾,沁爽十足,口感也更新鮮,爽度持續更久。
而抹茶拿鐵和抹茶生椰拿鐵,口感更醇厚、更包容。
“抹茶是清香的,咖啡是濃郁的,兩者的結合是一種很好的嘗試和碰撞,也是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永昊品嘗后說,濃濃抹茶系列疊加了咖啡和抹茶的優勢,讓1+1>2,不僅年輕人喜歡,外國友人也會喜歡。
從左到右依次為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 周鴻承,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陳永昊
跨界讓古老的茶變得年輕,也讓年輕人重新愛上茶。
有趣的是,中國不同地區的人愛喝不同的茶,紅茶、綠茶、青茶、黃茶、黑茶、白茶,但當茶成為抹茶,大江南北被統一了口味,接受同一款濃淡的抹茶。
合奏一曲美美與共
經過多年發展,浙江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抹茶產地、全國抹茶生產第一大省,產量占全國一半以上。2025年,徑山茶區域品牌價值已達40.13億元,“超千目”抹茶出口70國。小小抹茶,濃縮的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踐行成果,品出的是鄉村振興美美與共的好味道。
成立僅兩年的肯悅咖啡,2025年5月在中國開到了1000家門店。從一線都市到縣城小鎮,從五臺山旅游景區到機場高鐵站,肯悅咖啡的千店版圖是中國市場消費活力與山河風貌的縮影。
咖啡從海上來,茶香從歷史中來,咖啡是舉頭看世界,茶是低頭思故鄉。
在肯悅咖啡的杯盞里,抹茶的東方禪意遇上咖啡的西方熱情,一杯抹茶便擁有了一場傳承千年、跨越東西的對話。
茶和咖啡,一個在駝鈴聲里走向世界,一個在海風陣陣中來到中國。它們的種植和傳播,就是一部人類文明交流互鑒史。
它們既各有千秋,又相得益彰,仿佛在告訴我們,就像生活中每一種味道都有存在的意義,地球上不同文明的多元共生造就了人類共同的家園。
茶+咖啡,世界被盛在了杯中。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